棒打鸳鸯歇后语_下一句
棒打鸳鸯下一句
棒打鸳鸯——两分离;难分开
相关歇后语
相关的歇后语有
- 俩哑巴睡一头——好得没法说;无话可说
- 张家的老绝户,李家的老寡妇——孤的孤;苦的苦
- 卖鸡子儿(鸡蛋)的换筐篮——捣(倒)蛋
- 拔了萝卜有眼在——不得白用力
- 螃蟹满地爬——到处横行
- 搭起戏台卖螃蟹——货色不多,架势不大(比喻表面上气势汹汹,而内里却空虚怯弱)
- 梳头姑娘吃火腿——游(油)手好闲(咸)
- 锅里煮扳不倒(不倒翁)——熟人
- 小孩的屁股,醉汉的嘴巴——难控制
- 老牛拉碾——原地打转
- 走近鬼门关——离死不远了
- 秋后的核桃——满人(仁)
- 房梁上逮鸟——不好捉摸;难捉摸
- 小孩穿大鞋——没法提;提不起来;提不得
- 笼屉上抓馒头——稳拿
更多歇后语
- 长工害痨病——贫病交迫
- 挑水的娶了个卖茶的——正相配
- 裤兜里装五脏——窝囊废(肺)
- 轮船开往亚非拉——四通八达;外行(航)
- 背门板上街——好大的牌子
- 山上的石头,田里莠草——不足为奇
- 隔宿猪头——冷脸
- 绣花针当棒槌——小题大做
- 麻绳串豆腐——提不起来
- 吃不来烧红薯——一不会捧,一会拍
- 同一个马鞍上的人——走的是一个方向
- 拉琴的丢唱本——没谱
- 柏木椽子(chuan zi——宁折不弯
- 水里的鸳鸯——难舍难分;形影相随
- 开着收音机听戏——闻声不见人(比喻只听到名声,没有见到人。)
说明
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。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,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,以前文示意,也可以前后文并列,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,最初的与现今的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,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、成句的省略,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,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。
《棒打鸳鸯歇后语_下一句》由成语故事烩整理发布,转载请保留链接!